
第十四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現場
11月24日下午-25日上午,第十四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成功舉行。
論壇以“鄉村振興中的企業責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題,總結推廣了企業開展精準扶貧、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帶動小農戶增收致富的經驗和模式。論壇上,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表示,溫氏要爭做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開展精準扶貧。溫氏模式與精準扶貧相契合,不是捐款式的扶貧,而是造血式的扶貧。
論壇期間,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名譽院長徐勇、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國務院參事何秀榮、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更輝、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副巡視員宋宗約、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等多位知名三農專家、企業代表圍繞主題展開了演講。貴州省各市(州)、縣(市、區)干部,貴州大學、貴州財經大學專家學者,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視網、南方日報、騰訊網等媒體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在提供財政幫扶資金的同時,更要注重參與扶貧,突出造血幫扶。“小農戶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包括不利于機械化發展、不利于農民獲得收益等等,在市場上很難形成競爭優勢。”在他看來,企業就應該承擔和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溫氏模式通過構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將公司與農戶聯結為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又大大提高了養殖過程的管理效率。”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認為,小農戶與現代化的銜接不僅表現在現代思維和現代技術、管理上,還表現在與大市場的有機銜接上。“單家單戶很難銜接,只有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才能銜接。”企業的加入能夠幫助小農戶提升自我,將農戶資源轉化為資本,再利用企業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推動農戶和企業雙雙走在市場前列。
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副巡視員宋宗約表示:“廣東企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社會幫扶上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經驗,可謂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亮點紛呈。如溫氏的‘公司+農戶(家庭農場)’模式,通過構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將公司與農戶(家庭農場)聯結為利益共同體,帶動當地增收致富,也受到了貴州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發表演講
開幕會上,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談到溫氏發展歷程,就溫氏如何凝聚合作方實現社會多方共享,提出溫氏未來發展的三個方向,一是爭做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二是繼續用溫氏模式助力精準扶貧,幫扶更多的農戶脫貧;三是發力環保養殖,在保護青山綠水的同時,能與更多地方政府對接,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企業代表上臺簽署并發布東西部扶貧協作與鄉村振興企業責任倡議書
論壇上,逾百家企業正式聯合簽署并發布東西部扶貧協作與鄉村振興企業責任倡議書,倡議廣大企業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脫貧攻堅,反哺農業農村,引領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在回饋社會中彰顯企業責任與擔當,共同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論壇召開前夕,各學者專家及媒體代表還一同參觀了清鎮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前往溫氏養殖小區,實地調研了溫氏合作家庭農場主。
中國農村發展論壇
據悉,中國農村發展論壇于2005年發起,14年來足跡遍布北京、廣東、湖北、河南、貴州等地,聚集了國內大批三農學者,多屆論壇的舉辦也成功產生了“讓農民組織起來”“讓農村產權制度活起來”“多措并舉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等智慧成果,并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權威媒體廣泛傳播,在中國三農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